蔡伦造纸(蔡伦造纸用什么成语形容)

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样?

以竹纸为例,《天工开物》中指出: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,截断五七尺长,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,加工捶洗以后,脱去粗壳和青皮。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,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,歇火一日,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,更用柴灰(草木灰水)浆过,再入釜上蒸煮,用灰水淋下,这样十多天,自然臭烂。取出入臼,舂成泥面状,再制浆造纸。这些记载,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。

蔡伦造纸有什么影响?

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,传到朝鲜,日本,印度和阿拉伯后,又经北非传到欧洲,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,以及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,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。造纸术的影响早期的纸以大麻为原料制成,非常粗糙,不便于书写,大都只是用来包装物品,但因为纸的出现才引起了书写材料的革命,其中蔡伦以其重大的贡献而留名青史。在造纸术发明以前,甲骨、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、记载的材料,但是成本非常昂贵,也不适于书写,所以纸的发明是一项宝贵的贡献,是中国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。3、4世纪时纸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,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,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universum.com.cn/152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