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间派是如何形成的?五代时期的一个词派。五代时,后蜀卫尉少卿赵崇祚编选了以温庭筠为首,包括皇甫松、韦庄、薛昭蕴、牛峤、张泌、毛文锡、牛希济、欧阳烟、顾复、孙光宪、阎选、尹鄂、毛熙震、李洵、和凝等18家的词为《花间集》。其中除温庭筠、皇甫松、和凝外,大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。他们的词,风格大体一致,后世因此称他们为花间派。花间派的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,他们用艳丽的辞藻、华美的
花间派是如何形成的?
五代时期的一个词派。五代时,后蜀卫尉少卿赵崇祚编选了以温庭筠为首,包括皇甫松、韦
庄、薛昭蕴、牛峤、张泌、毛文锡、牛希济、欧阳烟、顾复、孙光宪、阎选、尹鄂、毛熙震、李洵、和凝等 18家的词为《花间集》。其中除温庭筠、皇甫松、和凝外,大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。他们的词,
风格大体一致,后世因此称他们为花间派。花间派的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,他们用艳丽的辞藻、 华美的色彩,集中全力描写女人的姿态、生活和恋情。他们虽然继承了温词的风格,但在成就上
远不如温。温词有较真实的感情,而他们的词只是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,缺乏意境 的创造,题材更为狭窄,结果是流于淫靡颓荡。花间词派中只有少数作家的部分作品,较能摆脱
华艳气息,有一定价值。
花间词派因何得名?
??晚唐政局动荡,五代西蜀苟安,君臣醉生梦死,狎妓宴饮,沉迷于声色犬马。正如欧阳炯《花间集序》中所述:“家家之香径,春风宁寻越艳;处处之红楼,夜月自锁嫦娥。”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的社会风气的产物。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,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,而他们的才能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,也不足以与众不同,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,专以情调缠绵的笔调,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官能感受、内心体验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universum.com.cn/11782.html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universum.com.cn/11782.html